网站首页鹭岛厦门招聘网提供
关注软交会:为软件产业腾飞备一座人才“富矿”
2007-7-4 22:44:00

    为软件产业腾飞备一座人才“富矿”

    打量全球经济领域,没有一个产业能像软件产业这样,从诞生之日起便以一种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由于软件产业是以人才资源为核心生产要素的产业,在产业高速增长的同时,其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

    据各种资料显示,当前,全球软件人才存在着大量缺口,欧美、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均面临软件人才短缺问题。而作为软件产业发展的后来者,中国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与人才短缺的矛盾更为突出。

    如何破解软件产业的“资源危机”,为中国软件产业的腾飞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成为第五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上关注的焦点。

    人才短缺软件业的现实慨叹

    “从出口的角度来看,我们订单足够,但人才却极为短缺。而且我们招商引资现在已经停止,因为招商进来的一些国际大公司或软件开发机构、研发中心,到了大连也没法正常地开展业务,原因就是人才稀缺。这是我们遇到的一个最大问题。”在软交会期间举办的第五届国际IT人才教育培训高峰论坛上,大连市市长夏德仁向与会的教育培训机构通报了这样一种严峻形势。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大连市在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与人才互动,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软件人才数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截至2006年底,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突破了4万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达到145亿元,出口达到4.5亿美元。但从未来产业发展来看,大连的软件人才缺口仍然巨大。根据大连市“十一五”规划以及目前产业发展速度,到2010年,大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要达到400亿元,人才需求总量应该达到14万人左右的规模,面临着10万人左右的人才缺口。目前,大连本地高校IT专业人才的年输送能力在1万人左右,即使考虑全部留在大连,加上其他社会办学提供的人才,实际供应能力与需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缺口。不仅如此,大连软件人才的结构也不尽如人意,从近两年全市新增从业人员的构成来看,中高级人才所占比例仅为10%左右。由于人才不足,一些意欲快速扩张业务的公司不得不放慢了步伐。

    大连的软件人才状况固然有城市自身的原因,比如IT产业起步较晚,与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武汉、西安等科教大市相比,在人才质量和数量上差距较大等,但还是更多地反映了当下中国软件产业的共性问题。

    软交会上发布的《2007中国软件自主创新报告》显示,到2006年底,中国软件全行业从业人员已达100多万人,但《报告》指出,教育体制的落后导致了软件产业毕业生缺乏实际编程能力,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而软件企业自身又不愿或者难以提供相应的培训,这样软件人才的数量几乎是处在一种“净减”状态。在软件人才构成上,我国软件技术人员只有19万人,这其中有70%是从事程序开发、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人员,软件产业发展所急需的系统分析师、架构设计师、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的数量非常匮乏,无法满足软件产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另外,目前我国软件产业正处于产业化的进程中,在一个产业链中,资本成为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我国培养出大批软件类资本运作人才,为软件企业的发展赢得资金。而产业链的下游是产品的销售环节,又需要大批渠道及销售、公关、宣传人才以及软件售后技术支持人才。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采取的外包模式,还要求既懂得软件知识,又能娴熟地运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而这些复合型软件人才正是我们欠缺的。

    “资源危机”背后的深层忧虑

    “不愁单子愁没人”是当前中国软件外包业的普遍现象,在这场“资源危机”的背后,隐藏的是令人忧虑的产业危机。

    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在软交会举办的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高层论坛上演讲时,对全球软件产业基本的分工格局这样描述:美国掌握了最先进的软件技术,控制着软件开发平台和软件工具,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居于领导地位;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充分利用本国信息化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系统软件,开发工具软件及行业应用软件,在某些系统软件领域和应用软件领域,具有全球竞争优势;欧盟在通信软件、多媒体技术等若干重点领域对美国的竞争优势形成了挑战;印度大力发展软件外包服务和离岸开发业务,其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大国。

    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软件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人才不足,中国本土软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多为200人以下的小企业,在吸引和使用人才上,与跨国公司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高端技术和核心技术,只能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占据着低端产品市场。如果我们不解决人才问题,就很难在软件产业链的上游争得一席之地。

    从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发包市场结构看,日本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针对欧美市场的软件外包比重还很小。但在全球软件外包市场格局中,日本只占很小的市场份额,而且多属于低利润业务,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利润集中在欧美。所以,为扩大中国的软件外包产业规模,提高增长速度,必须加快开拓欧美市场。但是,由于欧美外包项目规模较大,对外包服务上的人员规模要求也较高,同时欧美客户更看重内部流程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与印度几万人规模,且在内部流程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并得到客户广泛认可的大型软件外包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在竞争中自然处于劣势。

    当前软件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以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的情况下,软件产业的先导性和未来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正是基于对软件产业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认知,很多国家都大力发展软件产业。

    中国软件产业要在愈发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迎头赶上,关键就是要培养一支庞大的国际化的软件人才队伍,以此形成中国软件产业的后发优势,否则,将被先行者远远甩在身后。

    多管齐下破解软件人才困局

    面对软件人才缺口极大的严峻形势和由此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下气力解决软件人才的供需矛盾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印度的软件外包之所以快速发展,因为他们有着充足的软件人才,这与该国的教育培训体制和方式以及政府支持密切相关。政府不仅出台政策支持人才出国发展、回国服务,而且,能够按照产业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人才。印度有大学和专科院校900余所,教育产业规模占全国GDP的4.7%,除了在普通全日制大学设有计算机信息学院和专业外,全国还有6所国际水准的高等技术学院。解决软件人才短缺的问题,印度的经验具有借鉴作用。事实上,我国的软件人才学历教育也在起步,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研究生2.9万人,毕业的本科生、专科生72万人,全国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和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累计输送人才1万多名。同时非学历教育份额也明显加大,大型培训机构和特色培训正在脱颖而出。

    在软件人才教育蓬勃兴起的同时,教育培训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开始显露,为此,填平教育与就业的鸿沟成为业界关注的课题。近几年,大连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开创的IBT(企业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IBT是指学院与用人企业开设企业定制培养,选拔在校学生进入企业定制班学习,在选修课中选定和企业业务相关的课程,同时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学员们进行实用课程的讲授,配合大量的企业实训练习,加上企业特派辅导员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对企业理念的渗透,让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能够认可企业文化,了解企业业务,顺利完成由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过渡,并利用一套完整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使之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东软集团、阿尔派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大连研发中心分公司等一些企业都与东软学院合作进行了人才定制培养。

    在建立多层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批量生产复合型软件人才的同时,专家建议,要将引进面向国际市场的人才作为我国引进人才的重点领域,使我国成为软件国际化人才的高地,在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发展时,重点吸引一批优秀的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和软件工程师。大连市在全球发起的IT人才巡回招聘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取得了良好成效,近两年,全市软件人才净增2万人。随着困扰我国软件产业的人才问题的逐一破解,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厦门人才厦门专场招聘会